呼吸道疾病︱慎防院舍RSV爆發 接種疫苗防感染減重症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8 13:04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8 13:14

分享:

分享:

不少人對「呼吸道合胞病毒」(RSV)感染存有一個誤解,認為病毒只會感染嬰兒與幼童,是「小兒科」疾病。老人科專科醫生馬漢明表示,長者隨着年齡以及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等因素影響,免疫功能逐漸下降,抵禦病毒的能力亦相對較低。長者如果感染了RSV病毒,可以引致呼吸道疾病,其徵狀包括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、咽喉不適及氣促,病情往往較嚴重,並可能導致肺炎、支氣管炎或心臟衰竭等併發症。

RSV感染不是「小兒科」疾病

馬醫生指出,居住於安老院舍的長者是受RSV感染的高危群組之一。他們本身可能患有多種慢性疾病,一旦感染病毒,不但加劇自身病情,更可能將病毒傳播至其他年長院友,導致感染爆發。因此,長者感染RSV其實可大可小,絕不「小兒科」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亦建議六十歲或以上的人士,尤其是居住於安老院舍或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,應及早接種RSV疫苗,以預防上述風險。

RSV病毒的殺傷力不遜於流感病毒

一項本地的研究分析607位和537位分別感染了RSV病毒和流行性感冒(簡稱流感)病毒而需要住院的成年病人,兩組病人的平均年齡也是七十五歲。前者併發下呼吸道感染的比率為百分之七十二,遠遠高於後者的百分之五十六。前者三十天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九,略高於後者的百分之八。因此,RSV病毒的殺傷力並不比流感病毒低,實在不容忽視。

馬漢明醫生舉出一個案例:一名八十多歲居住在安老院舍的長者,她患有心臟衰竭及慢阻肺病,並且需要長期使用氧氣治療。春節過後,她的痰涎增多,並且經常喘鳴,需要入院接受治療,最終證實因為感染RSV病毒而併發肺炎,心臟功能也因而進一步受損,需要加強原有的藥物治療,最終留醫一個多月才可以出院。與此同時,她居住的安老院舍亦出現RSV感染爆發,有另外四名長者同時受到感染。

長者應該盡早接種疫苗

香港現時處於RSV感染的流行季節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數字,RSV感染個案於每年的三月開始緩緩上升,直至九月為高峰期。

RSV感染的治療主要是支援性質,現時並沒有針對性的藥物。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如感染RSV病毒,其慢性疾病的控制亦可能因而轉差。因此,當院舍出現感染個案,應盡早加強感染控制措施,避免大規模爆發。研究顯示,接種RSV疫苗是有效預防感染和減少重症的方法。數據指出,六十歲或以上的人士接種疫苗後,不但可以預防百分之七十由RSV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個案,更可以減少百分之九十的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個案。除了一般健康人士,疫苗亦適用於患有慢性疾病(包括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阻肺病及哮喘)的患者。馬漢明醫生建議,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,應該接受醫生評估,盡早接種RSV疫苗。

老人科專科醫生馬漢明醫生

撰文 : 馬漢明 老人科專科醫生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